美联储理事米兰:稳定币增长可能使美国利率下降40个基点

本分析基于2025年11月7日发布的CNBC报道 [1],内容涉及美联储理事斯蒂芬·米兰在纽约BCVC峰会2025上的讲话,他认为稳定币的增长可能对美国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[1][3]。
综合分析
货币政策机制与市场影响
美联储理事斯蒂芬·米兰的论点核心在于美元稳定币如何影响可贷资金的供需平衡。根据《GENIUS法案》,美国境内的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以1:1的比例持有安全、流动性强的美元资产作为储备,这将对美国短期国债和其他美元计价的流动性资产产生巨大需求[3]。米兰引用的研究表明,通过广泛的稳定币采用,这一机制可能对利率产生40个基点的下行压力[3]。
当前稳定币市场提供了关键背景:总市值已达到3140亿美元(截至2025年底的历史新高)[7],从2025年初的2000亿美元增长到第三季度的2800亿美元[6]。预测显示,到2030年可能扩张至1.9万亿美元(基准情景)至4.0万亿美元(激进情景)[6]。USDC以613亿美元的流通量占据28%的市场份额[6],而Tether以68%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[6]。
即时市场反应
此次讲话发生在2025年11月7日的常规交易时段,市场反应温和积极:
- 标准普尔500指数(^GSPC):上涨0.49%至6729.02点[0]
- 纳斯达克指数(^IXIC):上涨0.49%至23006.12点[0]
- 道琼斯指数(^DJI):上涨0.18%至46880.80点[0]
-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(^TNX):4.09%(保持不变)[0]
股市的温和反应表明投资者正在消化长期影响,而非即时政策变化。
核心见解
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
米兰的分析将其与“全球储蓄过剩”时期(1996-2004年)[3]进行类比,认为稳定币可能对中性利率(r*)产生类似的下行压力。额外2万亿美元的外国需求将使经常账户赤字增加约GDP的1.2%——约为原始全球储蓄过剩影响的30%[3]。
然而,这种结构性转变具有重大影响:
- 零下限风险:较低的r*增加了触及零利率下限(ZLB)的可能性,限制了美联储的宽松能力[3]
- 汇率影响:美元流入稳定币可能使美元走强[3]
- 全球同步性:美元化程度提高会增强商业周期的同步性[3]
监管与市场结构考量
《GENIUS法案》提供了监管清晰度,可能加速机构采用[3],但实施时间表和国际协调仍存在不确定性。市场的集中度风险(Tether控制68%的稳定币市场[6])引发了潜在单点故障的担忧,可能影响美国国债需求机制的稳定性。
风险与机遇
关键风险因素
决策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重大风险因素:
-
监管实施风险:《GENIUS法案》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质量和国际协调。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不同方法可能导致全球稳定币市场碎片化。
-
市场集中度风险:Tether占主导地位的68%市场份额引发了系统性风险担忧[6]。主要发行方的任何问题都可能扰乱美国国债需求机制。
-
银行体系中断:存款可能从传统银行加速转移至稳定币平台,可能影响金融中介。
-
采用不确定性:由于收益率限制和来自央行数字货币(CBDCs)的竞争,稳定币增长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水平[3]。
机遇窗口
分析揭示了几个潜在机遇:
- 机构整合:机构采用的增长及其与传统金融的整合[6][7]
- 政策有效性:《GENIUS法案》提供的监管清晰度增强了机构信心[3]
- 市场发展:当前趋势表明稳定币将继续增长至万亿美元规模
时间线考量
米兰指出,他预计将在2026年1月未到期任期结束时离开美联储[1],这可能影响政策连续性。对货币政策的全面影响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显现,随着预期采用水平的实现,最重大的影响可能在2026-2030年期间出现。
关键信息摘要
- 当前市场:稳定币市值达到31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[7],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.9-4.0万亿美元[6]
- 政策影响:研究表明对利率有40个基点的下行压力[3]
- 监管框架:《GENIUS法案》要求以1:1的比例持有安全、流动性强的美元资产作为储备[3]
- 市场结构:Tether控制68%的市场,USDC控制28%[6]
- 历史类比:影响约为原始“全球储蓄过剩”效应的30%[3]
关键监测指标:稳定币储备构成、国内外采用模式、银行体系存款趋势、监管发展,以及美国国债市场对稳定币需求增加的反应[0][3][6]。
数据基于历史,不代表未来趋势;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
